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教育

走过的路 都是成长的资粮

“开始协助承担课务后,我每个月都期待来上课。”“慈少班教的内容在学校里接触不到,我今年第一次给母亲浴足。”“在慈少班学到的知识,也会用在生活中,比如开始在家里做垃圾分类。”一年的课程下来,每位少年都有各自的蜕变和收获。


2022年11月27日的圆缘环节,慈少们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今年的课程。(摄/ 冯桂琼)

“开始协助承担课务后,我每个月都期待来上课。”
“慈少班教的内容在学校里接触不到,我今年第一次给母亲浴足。”
“在慈少班学到的知识,也会用在生活中,比如开始在家里做垃圾分类。”

2022年11月27日,慈少班最后一堂圆缘课程上,不论是即将毕业或今年加入的慈少,都有各自的收获和心得。这一年慈少班课程围绕“生命教育”主题,从一月的迎新会,到双亲节、考前祝福、人权教育、时间管理等课程,慈少、慈青和志工承担不同角色,共同探讨和学习生命教育的意义。

圆缘课程安排分组讨论环节,让慈少回顾分享一年所学所思。(摄/ 冯桂琼)

十年培养 迈向人生新篇章

毕业慈少连家熙即将成为一名慈青,迈向人生新阶段,从亲子班到慈少班,从害羞怕生到淡定从容承担司仪,从脾气“不好惹“到性情温顺亲切,从态度悲观到积极乐观,都能看到连家熙的成长和蜕变。

连家熙分享说:“慈济是个温馨的地方,尤其是开始协助慈青团队承担慈少班课务后,我每个月都期待来上课,因为在这里我能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例如那些看着我长大的师姑师伯和伙伴们,而且每次课程都能学到慈济人文。”

连家熙祝福新生代慈少们从课程与游戏中体会到人生的道理,在玩乐中学习成长。有毕业慈少的加入,未来慈青会更加茁壮,在慈济家人祝福下,连家熙探索人生之路,才正要启航。

能够站上舞台承担司仪,在大家面前说话,是毕业慈少连家熙(右)很大的进步。(摄/ 林碹珠)

引导正向价值 提升品德涵养

将正向价值观融入全年课程内容,志工和慈青想方设法,让慈少们能欢乐学习。今年加入慈少班的孙逸涵,就难忘迎新课程上认识的“行住坐卧”礼仪。

原来看似再简单不过的走路,走的时候心要在脚上,不仅步伐要稳,更要如风之轻,走路怕地会痛,时时有一分疼惜大地之心。这让孙逸涵领会,平日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要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只有心中有他人,才会在“行中有爱”。

16岁的孙逸涵今年中四毕业, 是在妈妈安排下加入慈少班学习,一开始陌生的环境让性格内向的他很少和人互动,还好师姑师伯细心的带动和引导,让孙逸涵慢慢打开心防与组员交流,融入新环境,认识新朋友。

今年五月的双亲节活动,孙逸涵第一次为母亲浴足,他分享说:“令我非常感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那是我第一次给母亲浴足,在当下感受到父母无私的付出。 ” 孙逸涵开始学习体凉父母,在家时会主动倒水给他们,小小举动让亲子之间更亲近了。

回想这一年的学习,孙逸涵分享:“慈少班教的内容是在学校接触不到的,但这些知识对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处于成长关键时期,接受这样有意义的学习正是合适的时候。”

今年五月的双亲节活动,慈少为父母浴足和按摩。(摄/ 林碹珠)

14岁的慈少柯今策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6月的营队活动,去到户外让他增加了很多大自然知识,还交到新朋友。

柯今策感恩课务团队和慈青哥哥姐姐们,不仅用心策划每一堂课程,还会把时事融入课程,让他收获良多,学以致用。柯今策自豪地说:“我从去年开始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周末把分类好的垃圾放置去对的回收箱,希望更多人可以一起做环保。”

慈少余劲毅也提到: “我们不只是坐在那里听课,而是有机会参加真正的实体活动,用不同的形式来学习环保。”今年慈少班不仅参加了环保展活动,也在课上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创作,创造第二次生命。

今年六月学校假期,慈少在汤申自然公园来了一场户外体验。(摄/ 冯桂琼)

一张张的回顾照片,从环保行动到游戏互动、双亲节奉茶等,大家一起重温课程点滴和感动。(摄/ 冯桂琼)

亲子共成长 关系更紧密

慈少家长魏昌荣和吴美玲认识慈济已经二十年,却一直没有真正走入慈济,直到小儿子就读中一,才想尽办法报名慈少班,全家下定决心不错过。吴美玲欣慰孩子在慈少班的成长,也珍惜全家一起在慈济付出和学习的因缘。

承担队辅爸爸的余汉声则分享他在慈少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说:“在慈少班慈少们可以交到朋友,而这些朋友可能会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朋友。”

慈少家长魏昌荣(右一)和吴美玲(右二)分享这一年在亲子在慈济的收获与感动。(摄/ 冯桂琼)

看到少年们总是活力四射,承担队辅爸爸的余汉声(右一)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摄/ 冯桂琼)

难行能行 提升生命价值

“又一年疫情中的慈少班,没有缺过一堂慈少课,也没有缺过一次课前会或课后会,因为特别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珍惜每一堂课程,课程内容真的太赞了!”承担多年队辅的郑淑仪今年全勤出席慈少班课程,她称自己原本是个“虎妈”,但从亲子班课务到慈少班队辅,慢慢地学会放下执着,用更轻松、减少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郑淑仪期许慈少能够珍惜难能可贵的机会,面对成长的挑战,要像生命力旺盛的豆芽,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承受压力,但只要簇拥一团,一起难行能行,就能茁壮成长,找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从亲子班课务到慈少班队辅,自称虎妈的郑淑仪(右)慢慢地学会放下执着,用更轻松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摄/ 冯桂琼)

时隔两年重新回到实体活动,协调冯国基说,不仅队辅和课务对实体课程流程感到陌生,也有部分慈少因习惯线上课程等模式而不愿参加活动,因此尽量通过丰富有趣的课程,吸引慈少们踊跃回来上课,在课程中重新建立彼此的关系。

尽管课程编排充满挑战,但听到慈少、家长和队辅们对课程的认同和回馈,觉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到最令团队欣慰的时刻,那肯定是当知道慈少把课上所学落实在生活中的时候。 期许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冯国基说:“尤其看到毕业慈少勇于协助慈青承担课务,从青涩害羞到独当一面的转变,真的无比喜悦。慈少们能够提升生命的价值,甚至继续成为慈青、志工,是心中最大的心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