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是“看见大爱·了解慈济”环球巡回首场莅临狮城,台湾大爱电视台与新加坡团队向现场680位观众致意,感谢每一份响应与支持。(摄/ 冯桂琼)
“以后我天天要看大爱台,每天用八万六千四百秒滋养我的心灵。”68岁的蔡丽芬感动地表示。
伴随《青山无争》、《让爱传出去》等熟悉旋律,台下观众纷纷亮起手机,现场宛如大型演唱会。许多人因歌而来,却在歌声与故事中,走入了“大爱电视台为何而存在”的核心。
歌手万芳以温柔歌声为“大爱之夜”暖场,也与观众分享创作灵感。(摄/ 冯桂琼)
“我常常拥抱很多人,但却很少拥抱父母,常常倾听别人,却很少倾听父母。”站在舞台中央,歌手万芳娓娓诉说着创作灵感,今夜她以亲自创作的歌曲展歌喉,为“大爱之夜”热场。
将大爱推向国际,2025年4月12日,“看见大爱·了解慈济”环球巡回首场来到新加坡,在慈济人文青年中心与680位观众面对面相聚,透过歌声、影像与心声,从真实人生剧到跨媒介传播新貌,如今人手一机,新加坡观众也能轻松连上线,随时随地感受善念的力量。
新加坡团队以熟悉的新谣串烧,拉开“大爱之夜”的序幕,炒热现场气氛。(摄/ 伍书永)
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座无虚席,680位观众共聚一堂,聆听善的故事,感受跨越荧幕的感动与真实。(摄/ 林碹珠)
一念转心 点亮生命
这场大爱之夜,不只是节目表演,更是一段段真实生命故事的串联。
李德福曾误入歧途,吸毒、酗酒、家暴样样来,直到一次台湾旅行,在酒店看见大爱剧场,仿佛看到自己的一生。他含泪动情回忆:“看到剧中角色,我气得跳脚,才意识到自己原来也伤害了家人。”
一夜悔悟,从此心念转变,李德福戒除恶习,投入志工行列,重新找回人生尊严与家庭幸福。
曾经的浪子李德福(右二)与妻子一同分享生命重生的真实故事,感动了台下许多观众。(摄/ 冯桂琼)
在众生喧哗的年代,大爱电视台不仅与新加坡观众重温初心,也勇敢迎向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透过网路、推播与节目创新,让全球善念连接得更快、更近。
台湾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合心精进长姚仁禄分享,当前世界面对全球暖化、人工智能急速发展、社会极化等多重挑战,非营利媒体需要用更多好故事,去稳住人心。
姚仁禄说:“希望重新定义世界,让纷乱的世界慢慢不要乱,只要我们的心安静清明,世界自然会慢慢清净。”
大爱电视台当家新闻主播、人文志业中心发言人陈竹琪,则用音乐术语“极弱音”作比喻:“极弱音,虽然声音微小,但推着世界往上走。想一想,只要每天发一个善念,我们的社会与世界,都会因此而不同。”
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合心精进长姚仁禄期许用更多元的方式传播善的力量,净化世界人心。(摄/ 伍书永)
因歌而来 心灵共振
《青山无争》、《让爱传出去》……熟悉的慈济歌曲旋律响起,两位歌手万芳与陈素瑄以歌传情,台下观众纷纷亮起手机,现场宛如一场大型演唱会。许多人原本因为歌声而来,却在旋律与故事的交织中,悄悄走进其中所承载的人文精神。
“今天是我68岁的生日,这真的是68年来最好的生日礼物!”蔡丽芬笑着说。这天,她与丈夫、女儿、女婿及孙女,一家五口三代同来。
蔡丽芬与丈夫都是万芳歌迷,但听了现场分享后,深受感动:“以前总觉得一个人能做什么?但听到‘极弱音’的比喻,才发觉一个人也能做很多,比如每天发善念、说感恩,也能影响世界。”
蔡丽芬已经在两天前的人文讲座,扫码成为“大爱之友”,她感动地说:“以后我天天看大爱台,每天用八万六千四百秒滋养我的心灵。”
熟悉的慈济歌曲旋律响起,台下观众纷纷亮起手机灯光,现场宛如一场大型演唱会。(摄/ 伍书永)
这天生日的蔡丽芬(左二)与丈夫、女儿、女婿和孙女一同参与“大爱之夜”,收获满满。(摄/ 林碹珠)
融媒体传播 善念接力
“大爱电视不是医院,但可以救人救心,让人开心!轻松一机在手,你就天长地久。”活动尾声,人称大爱电视“报喜哥阿明”的主持人黄添明以风趣生动的方式,邀请大家加入“大爱之友”,掌握健康、心灵、饮食等丰富正向内容。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执行长刘瑞士在台上表示,今年新加坡慈济的口号是“让新加坡看到慈济”,他进一步期许:“未来不只是让新加坡人看到慈济,更要让大家看到大爱。因为看见大爱,就能真正了解慈济精神。”
面对社会刺激纷乱、气候失调的时代,刘瑞士指出,医病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医心,因此台湾团队因地制宜,改用新加坡常用的WhatsApp推广“大爱之友”,让善的讯息能轻松传送到每一个人手中。他诚挚邀请大家扫码加入:“只要动动手指,就能随时接收到大爱的温暖。”
大爱电视台主持人黄添明以风趣方式介绍“大爱之友”,邀请观众加入善念行列。(摄/ 冯桂琼
“大爱之夜”现场,不乏年轻观众的身影,来自马来西亚的节目制作人徐政颐与张雁佳便是其中代表。
徐政颐曾就读台湾慈济大学,她说小时候家里就装了大爱电视台,今天看到大爱剧场创新拍摄手法,觉得好惊喜:“无论是戏剧的呈现,或是节目要传达的讯息,都有触动我的地方,让我想去了解更多。”
张雁佳认为,大爱电视台不仅在传承,更在创新与改革,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接触传播正向力量的媒体:“今晚真的感受到,慈济团队为了让年轻世代能接受的方式传播讯息,做出了很多努力。”
两人一致认同,媒体的责任不该是为了点击率制造混乱,而是以正确的信息,引导社会向善。
另一位行动不便、骑着代步车前来的观众黄国雄,虽非慈济会员,却从去年起以零钱投竹筒。他微笑着说今日收获满满,表示:“善言使人温暖,善行使人平安。虽然行动不便,但我要做手心向下的人。”
志工耐心讲解与协助民众加入“大爱之友”。(摄/ 林碹珠)
活动结束后,在“大爱之友”角落,志工耐心讲解与协助登记,随着一位又一位观众扫码加入,善念也在接力。
在众生喧哗、社会极化的时代,大爱电视台以更亲切多元的方式,走向世界观众的眼前,做最安静有力量的声音,用一则则真实的故事,悄悄点亮世界。
延伸阅读: